刊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年第6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9年第6期▬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办刊宗旨:资政惠学,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主要设3个栏目: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汉语理论研究、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为主,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方面,同时刊发外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类文章,充分借鉴外语教育教学经验。汉语理论研究以汉语本体为主,涉及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同时刊发语言规划类文章,着重于理论反思与创新。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以当前汉语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主,同时刊发国外语言传播类文章,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新视野。
目 录
1-11 孔子学院教学媒介语使用状况调查研究 | 张治国;冯媛
12-18 试论加强孔子学院自身学术研究能力建设 | 吴成年
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19-28 海外华文教育的生态环境 | 曾毅平
29-37 隐性反馈和显性反馈对不同水平学习者汉语习得影响研究 | 鲍蕊;赵建军;曾小燕
38-51 对外汉语教师对学生评教制度的认知态度及心理研究 | 王军;于佳林
汉语理论研究
52-64 汉语供用句和中动句的比较分析 | 李强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65-73 东南亚华裔学生中文用名的价值与特征探究 | 洪桂治
74-81 基于SWOT分析的尼泊尔汉语国际推广策略研究 | 肖锐;张云春;赵晶;蔡艳霞
82-89 意大利儿童汉语写作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 陆海蓉;丁雪欢
摘 要
孔子学院教学媒介语使用状况调查研究
张治国;冯媛
提要:孔子学院的研究和发展少不了教学媒介语的内容,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明了教学媒介语的概念框架,梳理了孔子学院教学媒介语的常用模式,然后通过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调查了5个国家数个孔子学院的教学媒介语使用情况。研究表明,孔子学院的教学媒介语使用与学生的汉语学习阶段有关: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教学媒介语大多是单语为主,而中级阶段以双语为主,孔子学院教学媒介语的最大挑战在于非英语国家低文化低年龄学生的汉语初级阶段。据此理论框架所进行的调查发现,在非英语国家的汉语初级阶段,师生语库存在较大差异,缺乏沟通语言。尽管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教师都会对此现象采取一些措施,但缺乏政策和管理层面的思考。最后,文章提出几点有关孔子学院教学媒介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孔子学院;教学媒介语;汉语;英语;当地通用语
提要:全球孔子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在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需要加强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建设。孔子学院之所以要加强自身学术研究能力建设,是因为孔子学院自身稳定长远发展的需要,提升办学质量与影响力的需要。孔子学院加强自身学术研究能力建设的战略规划包括:孔子学院总部逐步建成孔子学院学术研究"四个一工程",即打造1个专业学术研究期刊、1个学术研究资源网站、1个研究智库、1套激励学术研究的机制(年度考核、成果奖励、科研立项、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发挥全球各地孔子学院三大独特研究优势,即人员优势、资源优势、一线实践的优势;全球各地孔子学院可在孔子学院发展、文化传播、"三教"、影响研究等四大重要领域开展各具特色的学术研究,当前研究需要注重实证研究与理论积累。全球孔子学院学术研究能力的不断提升,将有助于提高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实现孔子学院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孔子学院;学术研究能力;转型升级
曾毅平
提要:海外华文教育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人文、语言环境三个子系统。华文教育以华语和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为核心,培养能说汉语、具有中华文化气质的世界公民。华文教育是中华语言文化在其本土之外的传承、传播,它依存于异域的时空和人文环境,与生态要素关联互动。生态环境导致华语变异,这种变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用、交际文化等方面;同时,华文教学以及华语的传播也要受到生态系统的制约。生态平衡是华文教育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华文教育;华语变异;华语传播;语言生态
隐性反馈和显性反馈对不同水平学习者汉语习得影响研究
鲍蕊;赵建军;曾小燕;
提要:主要考察了显性反馈与隐性反馈对汉语二语习得的作用及其与学习者语言水平之间的关系,受试是浙江师范大学30名在校留学生,高、低两个水平,各15人,他们被随机分成重铸组、明确纠正组和控制组,并完成看图写作和故事复写两个任务。完成任务后,所有被试对两个任务进行口头汇报,主试只对两个实验组被试提供相应反馈。通过前后测实验设计,利用两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分析三个组的偏误修正表现,发现隐性反馈与显性反馈对二语习得都有促进作用,但两种反馈类型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别,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隐性反馈与显性反馈对低水平和高水平学习者的短期作用都很明显,但从长期作用来看,显性反馈对低水平学习者更有效,而高水平学习者更受益于隐性反馈。研究发现对汉语二语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有效反馈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隐性反馈;显性反馈;语言水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对外汉语教师对学生评教制度的认知态度及心理研究
王军;于佳林
提要:将学生评教的研究视角转向被评价者——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对外汉语教师面对学生评教时的看法及心态。研究发现,对外汉语教师抱有良好的自我评价预期,对个人教学评估成绩的满意度较高;受访教师关于对外汉语课型影响评教有效性的主观判断得到数据支持;教师能够辩证看待学生评教制度,普遍将评教功能定位于倾听学生诉求、获得教学反馈以改进教学,而非奖惩与竞争工具,教学评估的负面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迎合学生、惧怕创新等教学行为的改变上;教师普遍重视评教制度,但所持心态较为温和与理性;改进建议集中在评教程序科学化及实施人文化两个方面。研究得出启示:学生评教的价值选择和逻辑定位值得重新思考;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在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中需得到个性化体现;应开发评教结果的诊断性研究与数据服务软件,实现教学学术化。
关键词:学生评教;教师视角;认知态度;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供用句和中动句的比较分析
李强提要:供用句和中动句是汉语两种非常有特色的句式,各自具有特殊的句法构造和句式意义,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一系列共性,包括非施事性主语和施事成分的隐含、句子情态义和语义的非动态性、突显事物的内在属性特征和促动事件实施的句式义等。文章对供用句和中动句进行对比分析,并在体验构式语法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作为构式的供用句和中动句构式义是如何产生并被理解的;指出构式理论本身并不能对构式义的产生机制问题进行恰当的解释。构式义高于组构成分义,但同时也来源于组构成分的意义。物性角色知识可以对体验构式语法的图式内容加以充实,进而说明供用构式和中动构式构式义的产生和理解过程。
关键词:供用句;中动句;体验构式语法;物性角色;构式义
东南亚华裔学生中文用名的价值与特征探究
洪桂治提要:人名,既是个体的标记符号,也因其社会属性具有群体的特征。论文以4478名17岁至19岁的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人名用字为考察对象,探讨其使用价值与用字特征,管窥东南亚华侨华人对母族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的传承与认同。研究发现,东南亚华裔学生中文名字的文化象征意义高于其实际使用价值;人名用字具有较高的趋同性和浓厚的性别意识。与中国同龄人名字相比,更注重对福禄富贵、道德修养的追求,且具有时代差异性。
关键词:中文名字;东南亚华裔;人文内涵
基于SWOT分析的尼泊尔汉语国际推广策略研究
肖锐;张云春;赵晶;蔡艳霞提要:云南高校在尼泊尔的汉语国际推广进展缓慢,不利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论文立足云南省的汉语国际推广现状,总结尼泊尔汉语国际推广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利用SWOT分析法剖析云南高校在对尼泊尔汉语国际推广中具有的内部因素(优势和劣势)和外部因素(机会和挑战),为云南高校未来对尼泊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提出建设性策略。
关键词:态势分析;汉语国际推广;“一带一路”;SWOT矩阵
意大利儿童汉语写作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陆海蓉;丁雪欢提要:研究针对汉语作为二语的外国学习者在初级学习阶段,听、说与读、写能力未能较好并进的现象,基于复杂理论及相关研究方法,跟踪分析意大利儿童在对话语篇和叙述语篇不同教学策略下,3年来写作能力的动态发展轨迹。探讨在初级汉语教学中,是否能将叙述语篇尽早介入教学,使学生的汉语能力达到听、说、读、写并进。研究发现,在两种不同语篇教学阶段,学习者的写作能力在复杂度、丰富度、准确度和流利度等方面均呈现出波动性、阶段性和非线性发展的特点。各维度之间既有相互竞争、彼此牵制,同时又有互相促进的复杂关系。结果还表明,汉语初级学习者的写作能力在叙述语篇教学下较对话语篇教学下进步显著,这与初级汉语早期教学中适当采用叙述语篇教学及后期采用叙述语篇教学密切相关。
关键词:复杂理论;写作能力;对话语篇;叙述语篇;动态发展
本文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往期推荐
语言学心得
分享语言学及语言教学心得与感受
今日编者:小王爱学习
审 核:心得小蔓
在看“语言学心得”+1